江苏天鼎证券投资与牛共舞股票投资平台,专业提供股市投资咨询分析服务。

与牛共舞
编号:913200001347857395
天鼎证券
成为中国专业度第一名的投资理财平台

现在您的位置:江苏天鼎证券投资 > 投资理财 > 理财技巧 >

投资决策中的心理误区和行为偏差

2022-05-11 13:49来源:东方财富网

在金融市场,决策主体的主观认知、决策情境与客观环境的差异,比如认知水平局限、个性因素、情绪因素、情境因素等,往往会成为一种约束,使人们出现心理上或者行为上的偏差,...

本文标题:投资决策中的心理误区和行为偏差

在金融市场,决策主体的主观认知、决策情境与客观环境的差异,比如认知水平局限、个性因素、情绪因素、情境因素等,往往会成为一种约束,使人们出现心理上或者行为上的偏差,很难做出对自己有利的理性决定。
 
因此,要学会识别心理因素对自己、对他人及整个金融环境的影响,理解人们在投资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或行为偏差,这样才能减少我们在投资决策中产生偏差。
 
投资决策时的三大心理误区
 
具体而言,人类是通过摄取信息之后先在心理上进行反应,进而导致行为偏差,初期被称为信息编辑阶段,通常有三大误区:
 
一是代表性偏差:指决策者在不确性条件做决策时,依据已有的代表性事物的特征做判断,参照代表性事物推断新事物的特征。比如,依据过去的投资结果预期未来,亏损的投资者更消极,盈利的投资者更积极,进而加剧动量效应,引发市场追涨杀跌;
 
二是锚定效应:即对某些特殊值赋予过多的信息比重,较为明显的是投资者往往盯着初始买入价作为锚定值,因而一定要等到资产价格回到买入价时才会平仓,因而投资者倾向于卖出盈利头寸而持有亏损头寸;
 
三是框架效应:即事物的呈现方式、表达方式不同,形成不同框架,影响投资者的决策,正面的信息描述框架激发投资者正面积极的反应,负面的信息描述则引发投资者消极负面的反应。
 
投资决策时的六大行为偏差
 
其后是信息估值阶段,心理行为偏差包括六个方面:
 
一是损失厌恶:即损失比盈利带给投资者的影响更大,研究表明,亏损带来的痛苦超过同等盈利带来喜悦的两倍。这种心理偏差直接造成投资中的短视,并过分夸大损失的可能性和负面影响,对金融市场产生深刻影响;
 
二是后悔厌恶:后悔久久难以消除,对情绪的负面影响较大,是一种思想包袱,比真实损失更让人痛苦。这会让投资者倾向于对盈利头寸早早锁定盈利,落袋为安;不亏损头寸,则倾向于长期持有,以免亏损兑现造成将来后悔。后悔厌恶还容易导致羊群效应,与大多数人在一起,即使遭受损失也会减轻痛苦,减轻对错误决策的责任感。
 
三是过度自信:投资者经常高估自己的直觉准确度、逻辑推理能力、判断能力、认知能力,同时容易低估风险。这样很容易出现自我归因的偏差,把成功归于自己,而一旦遭受损失,则倾向于找借口推卸责任。
 
四是心理账户:区别于现实中的真实账户,人们会在心理上根据资金来源和用途等对资金归类。不同收入来源的资金,比如工资收入、理财收入和未来收入等,会置于不同的心理账户中,投资者对不同心理账户的风险容忍度则不尽相同。
 
五是处置效应:也称为扳平症,指投资者倾向于较早卖出盈利的头寸,而长期持有亏损的头寸。
 
六是沉没成本:指前期支出且无法收回的收入,包括精力、时间、金钱、情感等,在金融市场表现为恶性增资,即投资者对继续运行风险越来越大的项目或亏损的项目,因为在意沉没成本,倾向于继续投入资源,造成更大的损失。
 
参照以上几大主要心理行为偏差,有经验的投资者可以很容易从中找到自己投资当中的一些问题所在,倘若不能从中走出,即使分析功力再高,预测能力再强,可能也很难实现理想目标。
 
舒晓飞投顾编号:A1150613120001
 
以上数据、信息均来源市场公开消息,观点仅供参考学习,不构成投资建议,操作风险自担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yngw518.com/licaijiqiao/2022051134017.html

作者:东方财富网 访问:1771
免责声明

本文所述信息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本公司认为可靠,但本公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,本文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,数据、信息均来源市场公开消息,观点仅供参考学习,不构成投资建议,操作风险自担。

标签:投资,决策,中的,心理,误区,和,行为,偏差,在,
金融资讯

财经要闻

Copyright @ 2011 www.yngw518.com 江苏天鼎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苏ICP备09015858号-6站点地图
免责声明:网站部分内容转自网络,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;股市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

天鼎证券投资咨询移动官网

投资决策中的心理误区和行为偏差

在金融市场,决策主体的主观认知、决策情境与客观环境的差异,比如认知水平局限、个性因素、情绪因素、情境因素等,往往会成为一种约束,使人们出现心理上或者行为上的偏差,很难做出对自己有利的理性决定。
 
因此,要学会识别心理因素对自己、对他人及整个金融环境的影响,理解人们在投资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或行为偏差,这样才能减少我们在投资决策中产生偏差。
 
投资决策时的三大心理误区
 
具体而言,人类是通过摄取信息之后先在心理上进行反应,进而导致行为偏差,初期被称为信息编辑阶段,通常有三大误区:
 
一是代表性偏差:指决策者在不确性条件做决策时,依据已有的代表性事物的特征做判断,参照代表性事物推断新事物的特征。比如,依据过去的投资结果预期未来,亏损的投资者更消极,盈利的投资者更积极,进而加剧动量效应,引发市场追涨杀跌;
 
二是锚定效应:即对某些特殊值赋予过多的信息比重,较为明显的是投资者往往盯着初始买入价作为锚定值,因而一定要等到资产价格回到买入价时才会平仓,因而投资者倾向于卖出盈利头寸而持有亏损头寸;
 
三是框架效应:即事物的呈现方式、表达方式不同,形成不同框架,影响投资者的决策,正面的信息描述框架激发投资者正面积极的反应,负面的信息描述则引发投资者消极负面的反应。
 
投资决策时的六大行为偏差
 
其后是信息估值阶段,心理行为偏差包括六个方面:
 
一是损失厌恶:即损失比盈利带给投资者的影响更大,研究表明,亏损带来的痛苦超过同等盈利带来喜悦的两倍。这种心理偏差直接造成投资中的短视,并过分夸大损失的可能性和负面影响,对金融市场产生深刻影响;
 
二是后悔厌恶:后悔久久难以消除,对情绪的负面影响较大,是一种思想包袱,比真实损失更让人痛苦。这会让投资者倾向于对盈利头寸早早锁定盈利,落袋为安;不亏损头寸,则倾向于长期持有,以免亏损兑现造成将来后悔。后悔厌恶还容易导致羊群效应,与大多数人在一起,即使遭受损失也会减轻痛苦,减轻对错误决策的责任感。
 
三是过度自信:投资者经常高估自己的直觉准确度、逻辑推理能力、判断能力、认知能力,同时容易低估风险。这样很容易出现自我归因的偏差,把成功归于自己,而一旦遭受损失,则倾向于找借口推卸责任。
 
四是心理账户:区别于现实中的真实账户,人们会在心理上根据资金来源和用途等对资金归类。不同收入来源的资金,比如工资收入、理财收入和未来收入等,会置于不同的心理账户中,投资者对不同心理账户的风险容忍度则不尽相同。
 
五是处置效应:也称为扳平症,指投资者倾向于较早卖出盈利的头寸,而长期持有亏损的头寸。
 
六是沉没成本:指前期支出且无法收回的收入,包括精力、时间、金钱、情感等,在金融市场表现为恶性增资,即投资者对继续运行风险越来越大的项目或亏损的项目,因为在意沉没成本,倾向于继续投入资源,造成更大的损失。
 
参照以上几大主要心理行为偏差,有经验的投资者可以很容易从中找到自己投资当中的一些问题所在,倘若不能从中走出,即使分析功力再高,预测能力再强,可能也很难实现理想目标。
 
舒晓飞投顾编号:A1150613120001
 
以上数据、信息均来源市场公开消息,观点仅供参考学习,不构成投资建议,操作风险自担。
(作者:东方财富网)